课程: 如何有效呈现数据:提供信息、启发思考

免费学习该课程!

今天就开通帐号,24,600 门业界名师课程任您挑!

什么是故事?

什么是故事?

我大学读的是英语专业, 细致地学习了很多关于故事的知识, 包括叙事结构,情感的重要性, 情节和主角等要素的作用等。 这里来简单概括一下。 故事由两个主要元素组成:线性和流畅性。 先来说线性。 故事从某个地方开始, 然后逐步推进某个想法或事件, 最终在另一个地方结束。 你肯定听过“开头、中间、结尾” 这种故事结构。 这没错,但实际比这个更简单, 就是线性。 但只有线性,并不能成为故事。 我可以用线性的方式分享一系列想法, 一次一个,但这听起来可能很不连贯, 就像罗列一堆事实。 听听这个。 早在公元 1000 年, 中国人就发明了第一剂疫苗。 多年来,我一直认为, 乔纳斯·索尔克的脊灰疫苗是第一剂疫苗。 新冠疫苗是有史以来研发最快的疫苗。 这三个独立的想法按顺序呈现, 是线性结构,但不是故事。 故事还必须流畅。什么是流畅?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让想法、概念或事件从一处流向下一处, 就像水流一样。 有时是瀑布,有时是急流, 有时是蜿蜒的缓流。 没错,故事可以有不同的节奏、惊喜 或叙事方法, 但过渡一定要自然。 我们增加流畅性,再讲一遍这个故事。 一般认为,早在公元 1000 年, 中国人就发明了第一剂疫苗。 但是多年来,我却一直认为, 乔纳斯·索尔克的脊灰疫苗是第一剂疫苗。 听出来了吗? 我所做的只是加了“但是”这个连词, 把第一个想法和第二个想法连接起来。 让故事流畅就这么简单。 我们继续。 疫苗的研发不断取得进展, 从而推动新冠疫苗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实现了有史以来最快的疫苗研发速度。 我再一次把前一个想法和后一个想法, 也就是之前发生的事和现在发生的事, 用过渡句连接起来。 在这个例子中,我介绍了, 人们如何从脊灰疫苗发展到新冠疫苗, 并记录了疫苗研发的时间线。 在写文章供他人阅读时,流畅的概念很重要。 而在向听众做演讲时,这个概念更加重要。 有人希望在阅读时, 能看到像要点罗列之类的内容。 这些要点就像笔记, 是更大想法的速记,无需大段文字就能解读。 但我不支持过度罗列要点, 也建议大家少用,因为它会让人分心。 想象一下, 有人站在听众面前,逐条朗读要点。 非常荒谬。 你应该将句子按照逻辑线性顺序串联起来, 用连接词和短语将单独的想法、 事实和概念转化为一个美丽流畅的故事, 让它听起来非常自然。

内容